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工作动态

“5·25爱肤日”——安全用妆·伴您同行



化妆品安全小知识

发布日期:2020-05-25 15:10 [ ] 浏览次数:

 

5·25爱肤日”——安全用妆·伴您同行



 

 

化妆品安全小知识



        1.什么是化妆品?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2.化妆品分类

我国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将化妆品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类进行管理。

特殊用途化妆品主要包括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为了达到上述功效,特殊用途化妆品需要添加某些功效成分,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因此,特殊用途化妆品需要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后方可上市销售。

除了特殊用途化妆品,其他的都属于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需要在省级以上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号后方可上市销售。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需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取得备案号后方可上市销售。

3.化妆品的产品属性

消费者可通过定义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属于化妆品。化妆品首先是日用化学品,且同时符合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部位的限制要求。功效宣称超出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使用方法超出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的产品,以及采用口服、注射等不符合定义规定使用方式的产品,均不属于化妆品。化妆品的施用部位是人体表面,所以施用部位深入真皮层或者皮下的产品,均不是化妆品。化妆品是日用化学工业产品,故一些美容仪器、设备均不属于化妆品。

几类易混淆的产品:

1.美容针:使用方法为注射,使用部位为体内,不符合化妆品定义,不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

2.美容胶囊:使用方法为口服,不符合化妆品定义,不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

3.花露水:若花露水使用目的为芳香、清凉、去屑止痒则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若具有消炎、驱蚊等效果宣称的不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

4.洗手液:使用方法为涂擦后以清水洗净,使用部位为皮肤表面,使用目的为清洁皮肤,符合化妆品的定义,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若具有抗菌功效宣称的就不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

5.精油:使用方法为涂擦,使用部位为人体表面,如果精油产品宣称具有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等功效,则属于化妆品。如果精油产品宣称具有医疗效果,则不属于化妆品。

4.化妆品标签必须标注哪些内容?

化妆品标签的相关法规主要有国家标准GB 5296.3《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及《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标签上基本内容包括:

国产化妆品标签: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成分、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批准文号(仅特殊用途化妆品)。

进口化妆品标签:产品名称、原产国、进口商或经销商名称和地址、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批准文号或备案号。

化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不得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不得虚假夸大宣传。

5.化妆品选购注意事项

◎选购化妆品小提示:1.根据肤质选择化妆品:选购化妆品前,消费者应该对自己肌肤和发质有一定了解,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更好选择合适自己的化妆品。2.选择正规途径购买:比如超市、百货商场等有合法营业执照的门店或正规电商平台购买化妆品。3.查询产品登记信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化妆品的注册备案情况。4.观察产品质量:看看是否有变色,油水分离或长霉斑等现象,闻一闻有没有变味。5.查看成分标识:化妆品成分表所标识的成分名称按其在配方中含量由大到小进行顺序,即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的含量越高。6.试用产品:取少量产品涂抹在耳朵后面或前臂屈侧处,确定没有刺激或过敏后才购买。7.留存购买凭证:购买时索要发票或商场小票,并保留化妆品的包装留作维权时的证据。

◎网购化妆品注意事项:1.应选择到正规合法的网站购买化妆品。2.购买化妆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产品资质证明,不购买标签信息不完整的化妆品。3.不要盲目轻信互联网广告和宣传,与市场价格相比明显过低的产品,要谨慎购买。4.要注意索要发票和保存电子购物凭证,核对内容并妥善保存。5.“海淘”化妆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化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适用我国化妆品监管要求。



 

※美白类化妆品安全使用※

1.如何认识美白类化妆品?

美白类化妆品是特殊用途化妆品,国家实行审批管理,美白类化妆品应当注明批准文号,消费者可以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或手机上下载“化妆品监管”APP,通过批准文号等信息进行查询。

2.怎样选购和使用美白祛斑类产品?

美白祛斑类产品在选购时,除应注重其美白祛斑的功效,更应重视其使用的安全性。查看产品标签的内容是否完整规范,在我国美白祛斑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标签上必须要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同时,不要急于求成,不可轻信快速美白产品。

◎使用美白类产品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黑素形成以后,一部分会被分解,另一部分会随着表皮细胞的脱落而清除。这一过程大约为4-10周,所以美白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看到产品中宣传“3天见效”等说法,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3.美白类化妆品产生美白作用的机理有哪些呢?

皮肤美白的途径主要是防止黑素的形成及消除已经生产的黑素,因此美白类化妆品中的相应成份主要是通过以下机理发挥作用:

通过抑制黑素的生成和酪氨酸酶的活性,或干扰黑素生成的中间体,从而进行美白。

使氧化性黑素还原为无色的还原性黑素,从而起到美白的作用。

抑制黑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促进含有黑素的角质细胞脱落。

通过添加具有防晒效果的成分,减少紫外线引起的黑素增多。

4.使用假冒伪劣的美白类化妆品会产生哪些危害?

一些不法厂家可能在美白类化妆品添加汞、铅、砷、氢醌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有害成分或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用成分,以求提升美白效果,迷惑消费者,谋求不正当利益。添加这些物质虽然可能具有“立竿见影”的美白效果,但是使用后很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

例如,氢醌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或使皮肤产生白斑;汞、铅等重金属物质可能引起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危害;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消费者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



○安全用妆小贴士○

当您使用化妆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可以通过化妆品品牌方、所在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或者化妆品监督管理相关部门等途径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信息。如您怀疑使用的化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及时反应情况。您的关注与上报,能使更多人免受伤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