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国家标准体系,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产业优化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要聚焦产业链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持续加大标准供给力度,强化标准实施应用,推动标准国际化跃升,充分发挥关键技术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本期推出的专题是省风电装备标准化委员会深入实施风电装备产业链标准稳链工程的经验做法,供各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深入实施风电装备产业链标准稳链工程
近年来,江苏省风电装备标准化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标准稳链的部署要求,坚持高位推动、注重顶层带动,强化链式思维、着眼链上发力,深入实施风电装备产业链标准稳链工程,为江苏风电装备制造业这个“看家本领”提供质量支撑,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链上绘图谱,助力产业链做大做强。江苏风电产业门类齐全、链条完整。截至2024年12月,我省风电装机累计达2321.46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11.37%。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打造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并将风电装备产业纳入了“1650”产业体系,组织编制了产业链全景图解。在此基础上,省风标委组织高校院所11名专家,先后走访41家链主企业,对全省风电装备产业开展大摸底调研,梳理制定“一概图、二清单、一报告”,找准薄弱环节和建设方向,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技术赋能”的标准稳链机制,全面推行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的协作模式,助力实现风电装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和互利共赢。
二、链上建平台,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聚焦风电装备产业链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成立江苏省海上风电装备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力促进各类质量创新资源向产业链集聚。截至目前,省风标委先后组织开发了大型在役风电叶片远距离检测装置、风电螺栓光纤光栅阵列传感监测系统等一批先进技术,开展塔筒焊缝无损飞行检查、风机齿轮箱失效分析等定制化服务,为全省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检测支撑。其中,国家风电质检中心为金风科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提供见证试验,连续两年成功协办中德失效分析及安全评价学术会议,获得各界一致好评。
三、链上促创新,完善产业链标准体系。标准是提升风电装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纽带和催化剂。省风标委立足区域发展优势,重点在盐城、南通、无锡等地打造技术标准孵化基地,通过支持鼓励链长单位、链主企业、链员企业、标准化技术团队携手创新,加快推动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实现上下游企业技术标准的有机统一,构建与产业链相适配的标准体系。截至目前,省风标委组织相关企业和创新基地,累计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共194项,有力推动风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全国风电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省风标委归口管理并发布的2项地方标准获评江苏省优秀地方标准,省风标委4次获评江苏省优秀标准化技术组织。
四、链上促数转,推动产业链增值升级。数字化是产业链延伸、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省风标委在实施标准稳链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风电装备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在全省选取2个园区共30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试点,深化质量管理与数字技术融合,深度挖掘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场景,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质量协同。其中,省风标委指导风电企业组建成立“集团数字化中心”,借助数字化平台构建了企业数字化风电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风电场的宏观选址、精细化测风、风资源评估、风电场规划与设计、建设管理、资产管理与优化等6个环节提供数字化支撑服务,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3%。
下一步,省风标委将认真贯彻全市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精神,严格按照省局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大风电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标准稳链工作走深走实,助力打造具有全国首位度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一是发挥创新联合体作用,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各类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强化标准引领,有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培育一批先导型行业标杆企业。三是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标准化人才联合培养,推动标准化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系统化。